達科他語翻譯語言翻譯公司

魯迅、錢鍾書都愛讀:林紓,不懂外文的翻譯家

咸豐二年、西元1852 年11月8 日生∼ 民國十三年、1924 年10 月9 日卒。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福建閩縣(今福州)人,為古文家、翻譯家翻譯

【撰文/何沐恬】

林紓插畫 (繪/陳巧廷/旅讀中國)
林紓插畫 (繪/陳巧廷/旅讀中國)
林紓

其實林紓本人其實不懂外語,但是他終生卻翻譯了大約兩百種、多達十多國的外文小說,並且還譯成了美好的文言文!

有趣的是,如許的後果,或許大大超越這位來自「舊世界」翻譯家的預期。

且慢,既然林紓本人不諳外文,又是怎麼翻譯的呢?原來林紓有幾位海外留學歸國的好同夥,他的譯著端賴友生齒述,再由他以古文筆錄下來。

林紓用此種獨特體式格局譯書,速度極快,他本身曾形容為「耳受手追,聲已筆止」,當同夥講述完一段故事,筆下的文言文版居然也已寫好了。

書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書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林紓的翻譯以英作占多數, 尤以通俗小說家哈葛德(henry rider haggard,《所羅門王的寶藏》作者)的作品為最,另外旁及法、俄、美、西、日等,包括莎士比亞、司各特、科南.道爾、狄更斯、雨果、大小仲馬、巴爾扎克、伊索、易卜生、托爾斯泰等名家之作翻譯固然選書對照蕪雜,包括了很多戀愛小說、偵察小說、義俠小說,但許多世界名著,正因林紓之譯述才得以在中國文壇遭到注視。如莎士比亞《吟邊燕語》(即《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賽萬提斯《魔俠傳》(即《唐吉訶德》)等翻譯他乃至曾將莎士比亞、易卜生的劇本譯成活潑的小說。

既然如斯,此間固然存在很多漏譯、誤譯,林紓本身也無從查覺。

更況且,同期間很多從事翻譯者常常隱去原作者名、擅自改動文章中的人名與地名等,相較之下,林紓非論原作者多麼名不見經傳,城市將作者名標示出來,並且也不曾故意更改原文中供應的資訊,以其時的翻譯風氣來講,可以說是相當負責任的一位。若以現代翻譯觀念來看,這的確是難以想象之事,但是那時林紓的譯筆普遍遭到相當高的評價,樞紐是晚清讀者對於翻譯的要求,更多在於文字明確流通、到達藝術水準,乃至恰當地增刪原作也不為過,翻譯的正確性要求不比文藝性。

「洲上居民百家,咸面江而門。余家洲之北,湫隘苦水,乃謀適爽塏,即今所請蒼霞精舍者。」

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說:「真實比小說更怪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實際有時毫無邏輯可言翻譯」曾在晚清文壇掀起一波外國文學翻譯高潮的林紓(音抒),如今卻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翻譯身處動盪不安的時期、經歷了價值觀與美學的大風吹,同時具有古文家與翻譯家成分的林紓,平生猶如他譯述的很多小說一樣,升沉跌蕩放誕⋯⋯

一名酷愛古文的晚清墨客,事實是如何走上翻譯這條路的呢?身處於文化與審美標準大風吹的時期,在漫長的翻譯生涯中,林紓經歷了如何的矛盾?他的生命是不是猶如他譯筆中的很多故事一樣,升沉跌蕩放誕?

註:原文摘自《畏廬文集》中的〈蒼霞精舍後軒記〉。林紓三十一歲及第人,移家蒼霞洲上,在這裡渡過了一段恬靜愉悅的歲月,他還曾以此為題畫過一幅「蒼霞幽居圖」。林家遷走後,故居改建為新式私塾「蒼霞精舍」,傳授英文、算數、古文等科目,林紓也每隔五日在這裡講《毛詩》、《史記》的課程翻譯此次遷居不久,夫人劉瓊姿便病逝了。

【完整內容請見《or旅讀中國》2016.no.58;定閱or旅讀中國電子版

此時,一名名叫林紓的清末舉人,以念書人的身分竭力翻譯了大量的外國小說,不但為中國社會開啟一扇通往西洋文學之美的窗,在大眾透過文字窺測西方世界一角的同時,故事主人翁尋求個人自由與解放的精力,更撼動了很多年青知識份子翻譯

但是不管立場若何,作為啟發和參考,大家都需要更多來自國外的新聞。

晚清時代,中國遭到西方文化強烈衝擊,固然一腳仍踏在傳統倫理、君臣軌制的領域中,另外一腳則已踟躕著邁向新世界的門坎,全部社會對於原本關閉的「舊中國」該若何轉型眾說紛紜,分歧流派各持己見。

書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書本翻拍 (攝影/何沐恬/旅讀中國)

萬國翻譯社家原在洲北,狹窄低濕,常苦於水災,於是往高處尋覓乾燥處另築衡宇翻譯後來我再遷居,這房子就改建為新式書院─¬─蒼霞精舍。

白話翻譯:建溪的中洲上住著百戶人家,房子一律面向江面。



文章出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231/2156434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萬國翻譯社

arrow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