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翻譯

企業號航空母艦
美國海軍史上最傳奇的航艦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6)。(照片來源:美國海軍)

昨天是美日台灣海空戰爆發72週年的紀念日,翻譯《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Enterprise: Americas Fightingest Ship and the Men Who Helped Win World War II)一書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揭仲,還有八旗文化編輯區肇威特別在台北金石堂城中店舉辦新書分享活動,探討這航空母艦輝煌的前世今生。

企業號新書分享會
區肇威(左)與揭仲討論企業號在美國海軍史上的時代意義。(許劍虹攝)

史上最享有盛名的航艦

為什麼會想翻譯這本由美國航空史學者提爾曼(Barrett Tillman)的作品呢?區肇威表示這首先要從企業號的命名講起。因為若從美國尚未獨立的1775年開始算起,到今天為止總共有28艘船艦被命名為企業號。這還不包括在科幻電影《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中,那艘名聲在年輕族群中比原來的企業號更響叮噹的太空戰艦。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提爾曼認為自己有必要將真正在美國海軍史上享有一席之位,從珍珠港事變開始就全程參加太平洋戰爭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做個介紹,於是就有了本書的誕生。揭仲表示,這本書最大的看點是在於作者訪談了許多當年在企業號上服務的基層老兵,所以讀起來很像在看影集《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的感覺。

提到這艘航空母艦的重要性,區肇威表示在珍珠港事變爆發以前,美國只有三艘航空母艦被佈署在太平洋地區,而企業號是其中的一艘。早在珍珠港遭到偷襲以前,企業號就已經派出18架無畏者式轟炸機飛回夏威夷海域執行偵察任務。沒有想到當18架無畏者抵達夏威夷時,正值珍珠港遭到偷襲,因此有11架飛機被當成日本轟炸機而遭到擊落。

只是在剩下的七架無畏者式轟炸機降落後,他們又奉令起飛去追擊日本聯合艦隊的六艘航空母艦。最令人感動之處,在於雖然所有的飛行組員都知道自己只要碰到日本艦隊就必死無疑,但是他們仍義無反顧的跳上飛機執行任務。對此揭仲表示,美國能夠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固然是因為其龐大的工業能力,但是美軍官兵那頑強的戰鬥精神,也同樣扮演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接著,企業號在尼米茲的指揮下不斷騷擾日軍在太平洋的據點,以維持美軍積極主動的精神。而由企業號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的第6魚雷機中隊,也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付出了慘重的犧牲。只是他們的犧牲,也換來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四艘參與過珍珠港事變的航空母艦被擊沉。美軍不僅成功為死難的弟兄復仇,而且也扭轉了整個太平洋戰場的局面。

企業號持續在戰場上服役到1943年11月,才返回珍珠港進行第一次大修。這段時間,同屬約克鎮級航空母艦的約克鎮號(USS Yorktown CV-5)與大黃蜂號(USS Hornet CV-8)先後遭到日軍擊沉,新型的艾賽克斯級航空母艦也尚未服役,因此企業號等同於是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假若企業號也被打沉,美國海軍就會陷入沒有航空母艦可用的窘境。

企業號命名
區肇威與揭仲討論企業號中文譯名的典故。(許劍虹攝)

該如何稱呼Enterprise?

而且企業號在完成大修以後,又重新投入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最後反攻。做為海爾賽(William F. Halsey, Jr.)將軍的旗艦,所有在企業號上服役過的老兵都以有過這段經歷感到驕傲。美國最大汽車出租連鎖店,也因為其創始人泰勒(Jack C. Taylor)二戰期間曾在企業號上擔任飛行員的典故,而被命名為企業號租車公司(Enterprise)。

有趣的是,區肇威與揭仲也對企業號的中文譯名進行了討論。如果從由曹聚仁與舒宗橋合著,於1946年由上海聯合畫報社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畫史》來看,中華民國最早是使用企業號來稱呼這艘航空母艦的。1961年,也就是企業號退役後的14年後,美國海軍再度為其麾下的世界第一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取名為企業號(USS Enterprise CVN-65)。

只是當蔣中正於1966年3月15日登上這艘企業號視察的時候,台灣的媒體卻又都以勇往號稱呼這艘航空母艦。而如果從字面的意思來翻譯的話,Enterprise除了企業外,也還有進取與勇往的意思。以經濟大恐慌剛結束,剛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背景來看,區肇威認為翻譯成勇往號可能比企業號更適合。不過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他還是決定採用企業號這個翻譯。

揭仲表示,老一代翻譯家黃文範先生,在翻譯由勞德(Walter Lode)於1967撰寫,後來由麥田出版社1990年在台灣出版的《中途島之戰:難以置信的勝利》(Incredible Victory: The Battle of Midway)時,就曾對企業號的翻譯問題做過討論。由於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後,企業號逐漸成為大家約定成俗的翻譯名稱,於是他就順水推舟的在書中用企業號稱呼USS Enterprise。

所以為了延續這個傳統,區肇威還是選擇了企業號這個大家最常見的中文翻譯。揭仲指出,這就跟今天翻譯二戰納粹精銳部隊Waffen SS的情況一樣。傳統上大家習慣稱Waffen SS為黨衛軍,但是更精確的翻譯卻應該是武裝親衛隊。不過因為黨衛軍這個名稱已經用了太久,所以也不會有人在與二戰德國有關的作品中去挑戰這種用法。

揭仲表示,這本《企業號的故事:一艘勇猛航艦的誕生與凋零》翻譯起來很像早年麥田出版社,阿川弘之撰寫的《軍艦長門》系列一樣精彩,能瞭解許多小人物的故事。只是比起跟著日本海軍一起戰敗的長門而言,企業號的故事少了許多的悲情,有的是更多的積極進取之心,所以讀起來有更多的快感,這是為什麼他願意辛苦翻譯這部作品的原因。

空襲台灣地圖
區肇威展示企業號美軍艦載機飛行員使用的台灣目標識別圖。(許劍虹攝)

參與台灣航空決戰

至於為什麼選在10月12日這天舉辦新書分享會,區肇威則表示與台灣航空戰爆發的日子沒有關係,純粹只是巧合。不過居然企業號曾經參與過這場跟台灣息息相關的戰鬥,那麼他也想利用新書發表會的機會向讀者介紹1944年10月12日到16日的台灣航空決戰。這場空戰的主力為美國海軍第3艦隊,但是由成都起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也參與了對南台灣的戰略轟炸。

美軍為什麼要空襲台灣?提爾曼在書中給出了答案:「10月12日上午,快速航艦部隊對臺灣發動攻擊該島距中國東南沿海約75英哩,有多處日本海、陸軍的設施。第3艦隊對這個面積約一萬三千平方英哩,在太平洋中排行第十四大島嶼,進行長達三天的轟炸,以消滅日本的空中兵力,作為即將在南方五百英哩的菲律賓發動登陸攻擊的前奏。」

也就是說,空襲台灣的目的是為了迎接即將於10月20日爆發的雷伊泰灣海戰(Battle of Leyte Gulf)。正因為是支援對菲律賓的攻擊行動,美軍在1944年10月空襲的主要也是南台灣的軍事目標。等完成登陸菲律賓的任務後,企業號再度於1945年1月份參與對台灣的攻擊行動。不過此時企業號支援的是登陸硫磺島的戰役,因此空襲目標是以北台灣為主。

這些空襲行動,固然造成無辜民眾一定程度的傷亡,但是卻絕不意味美軍有濫殺無辜或者仇視台灣人的行為。提爾曼在書中指出:「日本從1895年起即殖民台灣,花了近50年的時間,將這個島嶼發展成良好的基地與防禦陣地。臺灣島上擠滿轟炸機、戰鬥機,和數以百計口徑在25公厘以上的高射砲。但該島的重要性卻不能輕忽。」

美軍SB2C魚雷機
飛翔在台灣東海岸的美國海軍SB2C俯衝轟炸機,猶如入無人之境。(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以台南航空隊在1941年12月全殲菲律賓美陸軍航空部隊為例,提爾曼表示零式戰鬥機優異的飛行航程,成功協助日軍在1942年拿下菲律賓。這正是為什麼美國海軍第3艦隊要花費那麼多力氣去捕捉,進而打擊南台灣軍事設施的原因。而10月12日當天的空襲行動,也確實是由日軍在台南、永康與高雄的飛行場開始的。

在成都第20航空軍的配合下,美國海軍在10月12日上午就消滅了日本海軍與陸軍在台灣島上1/3的航空力量。美國海軍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奪下了台灣上空的制空權。除消滅日軍航空武力外,來自企業號等航艦甲板上的美軍艦載機在四天的時間內還擊沉超過20艘日本貨船、商船和油輪,為接下來在雷伊泰海戰的勝利締造了輝煌的基礎。

(中時電子報)



來自: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1013003615-260417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萬國韓文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ielbp1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